港股策略专题:香港市场IPO专题(一),井然的市肆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全球最主要的股权市场

    2001年至今(截至2018/07/18),共有1661家企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涵盖31个恒生二级行业,首发募资总额高达32823.47亿港元。根据港交所数据,2009年以来港交所总集资金额超过2624亿美元,集资总额过去九年五度获得全球第一,香港市场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领先国际的IPO市场。2018年4月底,港交所推出新的上市政策,允许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企业及有意采用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于香港上市,吸引来自中国内地及全球的“新经济”及创新企业赴港发展,香港未来有望成为新兴经济及创新产业的融资中心。

    从IPO看港股:内陆企业为主,新经济成为新亮点

    内陆企业成为香港IPO主力军。香港市场目前共有2281支股票,合计市值约56万亿港币,其中中资股市值占比为61.3%。2001年至今(截至2018/7/18)1661家成功在港上市的企业中,内陆企业占813家,成为香港市场IPO主力军。

    港股通提供与内地市场的联通渠道。2018年上半年沪、深港股通日均成交额为163亿港元,较17年上升66.3%,约占全部港股日均成交额的6.5%。港股通已经成为香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内地投资者接通全球市场方便、有效的跨境渠道。

    高效透明的上市审批制度及再融资渠道。根据港交所数据,2018年上半年度(截至6月29日)195家提请香港上市的企业中,188家审批通过,7家被拒,通过率达到了96.4%。香港市场透明简易的审批制度、披露为本的审批方向,使得企业上市流程更加高效,否决率也因其过程的高透明度而相对较低。

    上市制度改革助力新兴经济及创新产业发展。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推出新的上市政策,允许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企业及有意采用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于香港上市。2018年7月小米集团成功在港上市,成为港交所首家以不同投票权制度上市的企业。

    H股“全流通”改革增强赴港上市吸引力。H股“全流通”下内资股股东无需通过VIE架构便可直接在香港市场减持,未来将会吸引更多的内陆公司通过H股的模式赴港上市。

    股票上市表现:大盘股凸显长期价值,小盘股博弈性强

    我们统计并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16年7月1298家香港上市企业的回报率、交易额、换手率数据,发现平均来看上市导致高换手率周期约为30个交易日。市场对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长线投资,而对体量略小的企业,更倾向于赚取短线价差。结合剔除市场行情影响的相对指标来看,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行情因素贡献了50%以上的上涨驱动力,IPO与经济景气周期相关性较强;中小型企业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偏弱。

    IPO之于流动性:影响HIBOR,但不影响股指

    我们筛选了2001年1月至2016年7月共68家首发募资总额超过100亿港元的上市企业作为样本,从银行间的流动性(HIBOR)以及市场流动性(指数涨跌幅)两个方面研究了大型企业上市对香港市场的流动性的影响。发现大型企业IPO短期内的确会对市场资金面产生一定影响,造成短期资金供求偏紧,但是长期来看IPO融资规模占市场交易总额比重较小,对整个市场的股价表现的影响并不显著。

    风险提示:人民币汇率超预期波动;流动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