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听听专家怎么说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意见》原文,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别邀请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建武、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赵子忠进行解读。

■一要加快、二要纵深

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

胡正荣:整体而言,下一步媒体融合需要紧扣“加快、推动向纵深发展”的总要求,一是要加快,在智能网络时代,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普及应用,媒体融合窗口期非常迫近,没有建成全媒体的机构媒体将很难再有机会重新按下融合按钮;二是要纵深,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度进行全媒体人才培养及资源配置这两个关键,同时深化全媒体流程优化与业态布局、全媒体平台再造这两个重点,大力提升1+1>2的增值能力,而不是内耗。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最新中央文件精神,并真正收获推进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带来的效用与效益。

■主流媒体引导主流舆论

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宋建武:主流媒体在以网络空间为主体的舆论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已经成为当前舆论场的内核部分,从而使我国舆论场出现了从“二元”结构到“一元”结构的变化。

网络传播无远弗届,难以区分“内宣”和“外宣”,因此,建立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势所必然。这就要求新型主流媒体要把传统的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统一起来,充分了解国际国内舆论环境,更加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无论处理任何新闻事件,都要按照网络传播的特点,考虑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争取舆论引导的主导权。

■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郑保卫:推进媒体融合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同时各大主流媒体也要提高站位、明确定位,做好舆论引导,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与道德选择,帮助群众在大是大非面前澄清谬误,辨明是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面彰显媒体融合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宋建武:与新闻传播学的一般理论概括以及传统的党报理论相比较,“服务功能”的提出,是一个重要而显著的发展。首先,通过服务群众,党报党媒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体会和理解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更加实事求是,避免“闭门造车”,从而防止新闻媒体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其次,“服务功能”的提出,也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结果。从国内外互联网传播的实际看,具备多重垂直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往往具有更强更广泛的用户吸附能力,客观上拥有着更大的社会连接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服务群众”功能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同志在互联网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发展。

■连民心、接地气

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

郑保卫:我们要把融媒体平台建设成为连民心、接地气的信息枢纽,并使之成为人民群众获得网信发展实惠的最好途径。一方面要明确群众所需,转变话语体系,创立与用户链接更紧密的媒体形态,提升融合新闻的生产能力,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时政、民生类新闻的报道,扎根群众,站在百姓立场,采取平民化表达,表现亲民特质,反映人民的希望和要求。

■深化改革,全方位创新

要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

胡正荣:传统主流媒体在顶层决策机制、人财物资源配置手段与方式、外部供应链与价值链系统、内部组织架构与流程等各个方面,都暴露出了与网络时代日益不匹配的窘态和疲态。可以说,目前的改革几乎还是在工业时代传统媒体框架下进行的,仍然没有探索出网络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体制机制,特别是符合全媒体发展的体制框架与机制体系。

主流媒体的体制机制改革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体制层面,主要指媒体机构的属性、媒体结构体系以及媒体监管体系等。具体而言,改革的点可以有这些:首先,主流媒体的属性界定,特别是媒体融合后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属性如何界定。其次,主流媒体的结构体系,特别是新型主流媒体的结构体系,需要适时进行结构性创新与升级。第三,主流媒体的监管体系,特别是新型主流媒体的监管体系需要全新的制度设计与安排。

二是机制层面。这个主要指主流媒体机构的内部组织设置、业务流程以及管理体系等。可以深化改革的点有这些:首先,内部组织设置,即由中心制、频道制,逐步转向项目部制或者产品事业部制。其次,业务流程打通。新闻业务已经基于“中央厨房”类系统打通了策采编评发流程,急需将非新闻类产品与服务的流程打通,上游与下游、网上与网下、内容与运营融合。第三,内部管理体系,以扁平化为基础,以用户为驱动,以各类服务(含政务、商务等)为面向等,配置人财物资源。

■媒体融合服务于社会治理

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郑保卫:要将媒体融合置于社会治理的语境中加以考察,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降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参与社会治理的门槛,做到立足本土、精耕细作、服务百姓,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以期打造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

■建立承上启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要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

胡正荣:自2014年开始推动媒体融合以来,我国省、市、县媒体融合进入一个平台期,建设效果明显,但进度和深度尚显不足,玻璃天花板效应有些显现。这些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才能真正得以解决。中央级和省级媒体融合在大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也在全力前行,而地市级媒体融合尤其需要加速进程,纵深融合,成为万物皆联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

宋建武:县级融媒体中心及作为其技术和运营支撑的全国和区域性媒体平台的建设,为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准备了物质基础和资源条件,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三大功能的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将能够与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紧密连接,使“全效媒体”建设获得了有效途径。其中隐含的一个判断是,在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各级各类新型主流媒体全方位协同的结果,单一媒体机构难以独立完成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任务。

■全媒体时代人才是根本

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赵子忠:首先,全媒体人才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水平。当前,社会结构的变动、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处于意识形态活跃、矛盾复杂多变的时期。全媒体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全媒体人才要有用户意识。全媒体人才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应以受众为中心,通过了解受众的阅读喜好需求,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以多元角度进行展示,适应用户个性化需。

第三,全媒体人才要把握内容生产。全媒体时代,内容不再匮乏,但是高品质内容依然是传统媒体立足的根本。

第四,全媒体人才要把握技术支撑。媒体融合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先进技术和优质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全媒体人才生产优质内容,优化传播效果。

最后,全媒体人才要把握新媒体运营。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属性不同,新媒体通过后续用户、资源的运营,可以提高传播效果,实现商业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