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和上海市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上海市两会上,杨建锋等23名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第0932号《关于发挥检察机关在App侵害消费者数据隐私公益诉讼中作用的建议》提案,建议检察机关运用检察建议督促政府加强监管和推动行业自律,推动完善涉互联网环境下公益诉讼规则等。自6月起,上海检察机关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部署,试水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
破解网络证据锁定难问题
检察建议发出三周后,杨浦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侯倩倩收到了“××君”App所在公司的回函。
6月初,侯倩倩“盯上”了这款App,不是为了家里快上小学的儿子才提前注册体验,而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
采取行动的不止杨浦。6月上旬,上海市检察院组织浦东、杨浦、静安等基层检察院开展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的专项调查。侯倩倩和她的公益诉讼团队也参与其中。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网络证据锁定难的困境,检察官们首次采取公证取证的形式固定证据,即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当场通过应用市场下载安装相关类别的App,并进行录像锁定证据。经查发现留学、育儿、理财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10款手机App存在违规获取用户信息授权、隐私政策文本不规范等问题。
据介绍,10款App普遍存在无需用户同意、默认授权的方式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尤其对于用户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甚至存在不开启敏感信息收集权限就无法使用该App的强制索权现象。
培训类App“××君”就存在用户首次安装、注册时,未按规定主动提醒用户阅读隐私政策;隐私政策中,未明确说明App要获取权限的种类和范围,而是采用“例如”“等”表述来模糊规定;对个人信息存放地域、存储期限、超期处理方式等未做说明这三项问题。
另有App无法提供注销账号的途径,注销账号后个人信息的及时删除或匿名化处理不明确;对撤回已同意授权、申诉方式等用户操作方法未做说明,对外共享、转让、公开披露个人信息的规则不明确,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