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需更高水平的开放
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国家各部委纷纷出台扩大开放措施后,地方政府也紧密跟进。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最近在扩大开放方面就出台重磅方案:10日印发的《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下称“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涵盖金融、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5个方面100条举措,对上海下一步扩大开放做出了具体部署。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有两个特点,一是落地速度快、可操作性强,二是开放领域水平高。这都凸显了我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整体导向。这100条行动方案中,90%以上可以在年内实施,这反映出速度之快;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主要聚焦投资领域,而“扩大开放100条”除了投资领域还包括营商环境建设等,既在硬件上开放,更在软环境上对外开放。这反映出开放水平之高。
在上海公布“扩大开放100条”之际,适逢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会见美国特斯拉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时所言,上海正积极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中外企业在沪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今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是中国向世界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各国企业展示新品的重要平台。
事实上,上海的扩大开放从未停步。去年4月,上海发布了“扩大开放若干意见33条”,现在又发布“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显示了上海持之以恒扩大开放的态度与行动。
当前,外部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坚持以高水平开放赢得高质量发展,切实担负起中央赋予上海的“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任。
通过扩大改革开放保持地区发展活力,也成为许多地方的共识。日前,作为经济总量第三大省的山东省就明确提出:纵观山东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什么时候改革开放走在前列,我们的发展就走在前列;什么时候改革开放落后了,我们的发展就落伍了。也正是在这一认识的激励下,山东省日前组织大规模的考察团赴南方学习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
扩大改革开放,尤其是新形势下高水平改革开放是我国的既定方针,也是必然选择。近来,这一进程有加速的趋势。这也标志着我国已从“审慎开放、渐进开放”逐步转向“扩大开放、主动开放”,从而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坚定推进新一轮更大力度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意志。
“决心和意志”来自坚实的基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除了国力这个“硬实力”持续增强之外,“软实力”也持续增强:熟悉国际商贸规则、搭建经贸对接平台、国际化人才储备、人民币SDR、原油期货交易等都是具体体现。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措施近期的有序落地,也意味着A股拥有不惧国际竞争的自信与坦荡。如,中国证监会拟放开在境内工作的外国人、A股上市公司中在境外工作并参与股权激励的外籍员工两类人员,在境内开立A股证券账户;H股“全流通”试点进展顺利等。
事实上,进入2018年,我国扩大开放的力度之大可以说是空前的。《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等文件陆续出台。
在开放的环境下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国际机构和企业参与其中,共享中国发展成果。
当然,在扩大开放方面,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也就没有一定之规、一定之策,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要解开枷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营商环境不仅是区域之间的竞争,也是国际的竞争,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需要高水平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