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刘仲敏: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每当想起那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刺耳的警报声响起,一驾驾飞机狂轰滥炸后的场面,我的心就提到了喉咙口……”今年67岁的刘仲敏说起在援越抗美战场上的亲身经历,连连感叹现在的美好生活。他说,援越抗美战争不像抗美援朝战争那样,许多悲壮的场景和英雄人物鲜为人知,这段历史也几乎被人们所遗忘。

  近日,家住柯桥的刘仲敏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有感而发,写下了一篇《和平真好》的文章,感叹现在生活的安乐美好。“那天防空警报声响起,我心中感慨万千。”刘仲敏的思绪回到了48年前援助越南的战场上。

  1970年,年仅17岁的刘仲敏告别家乡,来到四川总川某团,成为一名新兵。第二年,部队奉上级命令,到越南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刘仲敏所在部队率先进入老挝境内打前站,为司令部搭建临时住房、卫生部和后勤仓库。“我们的部队扎根在老挝湄公河金三角地区,就是电影《湄公河行动》拍摄的所在地。”刘仲敏说。

  当时,战争进入激烈阶段,美军利用空中优势,不断前来骚扰轰炸。司令部虽然有高射机枪连保护,也有高炮部队掩护,但每当防空警报响起,刘仲敏和战士们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听到警报声行动,成了战士们本能的应急反应。他们多次看到,飞机在头顶上被打中后,冒着黑烟掉落在附近山头上。

  一个月后,刘仲敏所在部队向前方挺进,那里离美军机场更近了,不像在司令部受到严密保护,就连警报器也没有。部队的警报器是一颗八五炮弹的弹壳,挂在树上,有飞机来了,放哨瞭望的战士就赶紧拿起铁棒敲打弹壳,通知全连注意防空。实际上,等到弹壳敲响的时候,飞机已经到了眼前,一场空战就此开始。地面高炮部队马上开火,一瞬间,小高炮沉闷得像打雷的隆隆声,三七炮、八五炮“噼噼啪啪”的爆炸声,高射机枪子弹“吱吱”的呼叫声,再加上头顶上飞机投弹的轰炸声,把半边天都燃红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发生着。刘仲敏回忆,当时附近的山头上,逢晴好天气时,每座山头都在闪闪发光,到处是被打落的飞机残骸。

  由于美军飞机经常前来轰炸,不少道路都被毁了,刘仲敏的部队又接到前往修路的命令。这条路连接着南北方,是运送物资的交通要道,全长100多公里,当时有好几个团在一起修路。由于东南亚一带气候潮湿,遇上雨季,不但修路困难,就连带去的大米也都发霉了,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1973年,美军逐渐撤退,战争远去,刘仲敏也随部队回到了祖国。“出国前,我们抱着回不了家的准备,大家连遗书都写好了,能够活着回到祖国的怀抱,真的感到很幸运。”刘仲敏说。

  时光荏苒,在和平年代,原来的防空警报变成了防灾减灾警报。警报响起时,老百姓照常安逸地生活,只有像刘仲敏这样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有深深的感触,回想起当年近在咫尺的炮火,刘仲敏说:“和平真好,没有战争的日子,就算苦点累点,也是安逸的,但愿这世界上永远不再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