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国际教育说》孙丽:学生压力,家长心梗?
2017-11-17 17:43 来源:未来edu 压力 /国际学校 /IB
原标题:《Lily国际教育说》孙丽:学生压力,家长心梗?
欢迎阅读《Lily国际教育说》赛尔教育孙丽的第八期专栏——“家长心梗”背后的中国教育现状。
近日,一条“爸爸陪孩子写作业导致心梗”的微博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当然,这很可能是这位爸爸的自嘲。因为造成心梗的原因很多,并不一定是由陪孩子写作业造成的。但是,这确实反映了广大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操碎心的客观现象。而在家长心力交瘁、无比焦虑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孩子。
近年来,基于孩子们学习任务过重、压力过大的现状,我们对教育的反思越来越多。中国孩子当真需要承担如此重的学习任务吗?当真有必要背负如此大的学习压力吗?令人欣喜的是,反思的同时,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了相应的举措,比如中高考制度的改革、种种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等。然而,当大家把目光聚集在参加普通高考的孩子身上时,往往容易忽视还有这样一个群体需要得到大家的关注,即就读国际班而无需高考的孩子。
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就读国际班的孩子因为不用面对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压力,所以学业一定很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国际班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比普通高中孩子的小。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我深深知道他们的压力除了源于父母的殷殷期望之外,中国国际课程的混乱现状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目前,在已经开办的国际学校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国际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英国课程体系、美国课程体系、加拿大课程体系、澳洲课程体系、IB课程体系等几个类型。整体来看,则分为A-Level、AP、IB三大主流课程体系。根据新学说发布的的国际学校发展报告来看,截至2016年,中国47%的国际学校引用了A-Level课程,30%的国际学校开设了AP课程,23%的国际学校使用了IB课程。由这一系列数据可得知,在中国,A-Level、AP、IB这三大主流课程体系有着一定的认可度,但即便是这些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放在中国的教育环境和背景下,也有很多水土不服之处:
(1)囫囵的拿来主义:不细致考虑中国的教育背景和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全盘引进国际课程体系、照搬国外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是很多国际学校(国际班)的通病。这个通病带来的现实后果是——中国学生不仅没有顺利适应国际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反而被打乱了学习节奏,背负了更大的学习压力。最终,学生未能达到最初接受国际教育“开发个人潜能,培养综合实力,实现顺利升学”的理想预期;国际学校也无法实现“提供优质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国际教育行业陷入了难以发展的怪圈。
(2)错位的教学认知:很多国际学校(国际班)存在教学顺序和教学逻辑上的错位。教学顺序的错位表现在学生语言基础尚未扎实,学校就急于将A-level、AP、IB等多门课程强塞给学生;而教学逻辑的错位则表现于学校采取“中国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教授国际课程”的教学方案。这两种错位带来的后果是学生无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跟不上全英文的学科课程(尤其是文科课程)的进度。而跟不上进度就意味着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更谈不上通过学习国际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
(3)冲突的教育理念:中国教育重视知识本身的框架性和完整性,强调的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日积月累的过程;国际教育注重的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与知识的互动中培养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两种教育理念的冲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个迎接挑战的群体就是教授国际课程的老师,而能将两种教育理念完美融合于教学之中的优秀老师是非常稀缺的;另一个接受挑战的群体自然是学生,但要求已经接受多年“静态教育”的中国学生在没有任何缓冲的情况下,立即进入以“互动为主”的教学环境中,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4)国际课程“洋高考”化:国际课程“洋高考”化是指现在一些打着“国际班”称号却仅设SAT、托福等备考课程的国际课程培训班,他们无法给学生提供真正形成体系的国际课程,即便设有A-level、AP等国际课程,也大都是照搬国外的课程设置模式,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能力本身的培养,失去了学习国际课程的意义。此外,不少中国学生在被海外名校录取之后,由于缺乏对国际课程的系统性学习,留学后很难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
以上这些问题无疑是造成国际学校学生压力过大的关键所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家长、国际学校和教育机构同时做出努力。
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来说:孩子压力过大,不仅源于繁重的学习任务,还来自家长的过度期望。为人父母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可以理解的,但过犹不及。我希望家长能够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业,可以有所期望,但不要过度强求。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学业规划。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规划,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盲目地增加孩子的学习任务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压力,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其次,家长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独裁者。我希望有更多家长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他/她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有权利当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家长可以是领路人,但不能是独裁者。
从国际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角度来说:国际学校和教育机构要想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解决好教育理念冲突的问题。有选择地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到科学引进而不是全盘接收。无数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传统的重视基础、重视概念的教学理念有其合理之处,但一味生硬地套用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只照搬动作不思考背后原理和适应性,无异于照猫画虎;其次,国际学校要真正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少国际课程班向市场和家长标榜自己“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是聘请外教进行教学。在目前外教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很多孩子看似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敢与外教进行交流,但实际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在面对托福这样的考试时,词汇量和对于长难句的理解和应用成为了获得高分的巨大拦路虎。语言是学习国际课程的必要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学生才能高效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为海外升学做好准备;再次,做好课程设置。国际学校要合理安排课时,有效避免中西方课程设置不平衡现象的发生;最后,尽早实现国际课程的本土化。国际学校和教育机构要通过大量的教研,解决中外方课程内容知识点衔接的问题,做好国际课程的本土化工作,让中国学生充分受益。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句话中的“教育”,既指家庭教育,也指学校教育。它告诉我们,竭尽所能让孩子快乐地接受教育、享受学习,是我们作为家长,作为教育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Lily国际教育说》人物专栏
作者简介
孙丽(Lily)
教育部唯一直属企业赛尔网络最大子公司赛尔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负责集团国际教育业务。曾负责中国第一个托福机考网点的建设,全面参与赛尔教育在美国三大教育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在低龄留学方面,孙丽女士提出“Total-care创新型家庭式美高寄宿模式”,开创了低龄留学入境后服务新时代。目前已培养出优秀毕业生2000余名。
l中国著名国际教育规划专家
l中国影响力教育人物
l开创中国小留学生安全元年服务模式第一人
l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
l北美精英高中联盟校中国区代表
l十余家全国媒体国际教育专栏作家,先后接受媒体采访、报道500余次。
专栏简介:
从2007年起,我开始从事国际教育领域的工作,到现在10余年了。这期间,我走访考察了百余所中国和美国的高中及大学,接触了上千名留学生和家长。这几年国际教育大热,许多中国家庭纷纷要为孩子选择“高配”的国际教育路线,低龄留学趋势也愈加明显。作为一位在国际教育行业浸润多年的资深从业者和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我希望能够以一个观察员和实践者的身份,通过《Lily国际教育说》这个专栏,还原国际教育、出国留学最真实和客观的一面,搭建一个与准留学生及其家长与同业合作伙伴们的交流平台,帮助大家筛选纷杂的信息,也借此机会,对我这十年来的心得做个沉淀与梳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