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教育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阐释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化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需要,从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坚持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教育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事业,始终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国家的教育是与本国的发展、本国的重大利益紧密联系的,都是为本国特定阶段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利益服务的。可以说,为国家、为民族的重大现实利益和发展目标服务,是教育应有的作用和职责,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在内,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服务,这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庄严使命。

  第二,充分利用好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养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应当深入挖掘和阐释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我们办好教育事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涵盖人与自然、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其中很多内容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美德。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贵思想观念,为解决当今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同时,要用优秀的文化成果、艺术成果滋养人、陶冶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第三,立足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扎实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教育既是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基础工程,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民生工程。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就是我们党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所在。教育是提高人们思想文化素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让教育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为了更好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好高骛远,而应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实事求是地解决好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本文系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领袖人物传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018GXSZGZYBKT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