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怡然 陈慧 去年,苏木(化名)接到了从业9年来最具挑战性的一单生意:帮助一家估值10亿美金的教育企业打商标官司。苏木在一家一百多人规模的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做销售,公司主营商标、专利和版权等知识产权事务的代理,以服务大型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为主。
一家默默耕耘的教育公司,一朝成为独角兽,却发现核心商标被对手先行注册了。据苏木称,当时创始人成立公司时,一拍脑袋就起了个名字,却并没有对核心商标进行注册。“虽然对手在业务上并不强劲,但抢夺了核心商标的授权却是致命的”,苏木称,毕竟客户公司已经在品牌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并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我将这单生意接下来,和公司一起帮助客户对抢注者发起商标诉讼”,苏木称,他们通过一些方式,试图让对手的注册处于无效状态,并从对手经营地址、商标使用情况等处寻找蛛丝马迹,以提出异议,最终帮助客户打赢了这场官司。
站在“专利战”背后的人
苏木所处的行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以企业的专利、商标、版权这几类知识产权的申请为基本业务,原本行业贯穿着知识产权代理、申请、运营、维护环节,但一直以来以知识产权的申请为主,知识产权的深度运营尚处于萌芽期。
苏木只是全国大约3万个知识产权代理人中的一个,苏木称,与其说是代理人,但更多的往往是向企业普及知识产权,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大体经历了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从陌生到重视,再到主动运用的过程。
入行9年了,苏木做着年薪30万的工作,在他看来,“这不是赚快钱的行业,身边一些人耐不住冷清和寂寞,已经离职跳槽”。直到他帮客户打了一场“专利战”才发现,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保护自身的一个壁垒,而是成为了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令他思考的是,这样的现象会不会让自己所处的职业群体迎来一个红利期。
现行法律条文中,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以下几种: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苏木称,近几年来,运用专利和商标手段竞争,逐渐成为国内公司中的一种现象。这种跨国公司的常见手段,正在中国市场上演。
围绕技术专利的大型科技公司发生摩擦和冲突已经成为趋势。过去两年,高通公司与苹果公司的专利诉讼一直持续。去年底,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被美光科技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怎样绕开来自对手的专利攻击,对自己的商业创新进行保护,在商业世界展开积极的竞争,也是个新课题”,赋猎咨询管理合伙人沈嘉称,尤其是科技行业,也在最近一两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职业目标
“因专利所发生的争执,这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由政策、法律层面带动的商业上的进步。”西安中科光电精密工程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易明表示。
吴易明曾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从事导弹技术研究,后辞岗创业成立西安中科光电精密工程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原先的情况往往是,即便自身权益被侵权,起诉对方却无法获利,这造成企业自我保护的观念普遍比较弱,以及倾向于低层次的复制而非自主创新。”
2018年11月,国务院颁布《2018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列明了多项立法任务,并提出推动在著作权法、专利法等法律中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吴易明称,随着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处理措施的进步,意味着对中小企业专利、商标的保护力度正在加大,通过专利可以赢得保护和权益,因此“专利战”也就必然发生了。即便不打专利战,企业普遍在合作或者交易开始就会彼此明确知识产权归属,避免纠纷。他认为,一种新的商业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沈嘉告诉记者,当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基础商业资源,被逐渐夯实的时候,催生了一些创新服务,也就形成一批新的岗位:他们一方面为企业做专利布局、技术防御工作,另一方面则为企业股东做专利转让和以专利进行债权融资。岗位主要出现在知识产权密集的行业,包括ICT、医药等科技型或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沈嘉发现,近期这两类人才价格被炒高了,有的达到一年底薪60万,加绩效激励高达200万的水平。
谈到新的一年,苏木希望自己能发展成为一名知识产权经纪人,这样薪资也能迈上一个台阶,他也可以帮助企业对智力成果进行运营和保护,以及更好的利用它应对商业竞争。苏木说,这意味着除了必要的理工科背景和法务知识,他还需要在税务和金融方面夯实技能。他期待着这样的新生意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