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打造全产业链生态 “机器人建房”时代或将来临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2018年销售额突破7000亿,碧桂园显然已经在规模上战胜了昔日的对手万科、恒大。时至今日,杨国强、郁亮、许家印这三位大佬,仍暗自较量。2018年恒大加码新能源汽车、万科提出科技赋能、碧桂园大手一挥,“我们要进军科技领域”。

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认为,在工业4.0时代,科技是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碧桂园要朝着高科技企业的方向去发展。与此同时,碧桂园官方网站上近期发布一篇文章——《碧桂园是什么?》,开篇即表示“我们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近期,《中国经营报》记者参观走访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机器人”)研究中心,一个规模不大的研究院多个产品已经展开测试。成立于去年7月份的博智林目前容纳近800名员工,研发团队占40%,博士生占比22%。

记者在现场看到,研究人员已经在铝模板装卸、土方平整、铺地砖以及内外墙涂刷等建筑工序上开发了相对应的智能机器人,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研究人员向记者展示了部分机器人的功能,以铺木板地砖的机器人为例,机器人已经能够以固定的倾斜角度完成铺排地板的整个动作;平整水泥土地的机器人则会使用传感器进行测量,确保地面高度保持同一水平线,比起建筑工人而言,机器人能将地面平整度的误差降得更低。一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研发智能建筑机器人的目的主要在于替代一些比较危险和难度较大的工作。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博智林机器人副总裁朱剑敏向记者透露,公司已经在加快研发适合建筑工地使用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出来后的建筑机器人,将率先投放在机器人谷的总部基地组团参与作业,今年下半年就能用机器人来替代人进行部分工作。此外,针对餐厅机器人的研发已经到了第三代,未来餐厅的工作也可能是由机器人来完成。

高科技路线图渐现

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并让民营企业家们思考“中国制造”如何加速迈向“中国创造”。

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类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地产行业也不例外,房企们逐渐意识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下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此计划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随着国家一系列的政策相继出台,在工业4.0、智能制造等高新科技领域,珠三角的发展尤为迅猛,而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为机器人产业落地发展的重要核心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告诉记者,目前广东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大的优势是和制造业形成互补,广东作为制造大省,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有了需求才能持续地进行研发和生产。

碧桂园计划五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业、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当中。

作为碧桂园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的高科技路线图已逐渐明晰,博智林机器人的业务和产品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建筑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公司将全方位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涉及建筑、装修、机器人餐厅、智慧家居、现代农业、医疗、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等应用领域。

据悉,博智林机器人与顺德区政府合作,计划在顺德区北滘镇建设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项目。机器人谷作为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的总部和生产基地,将全面承载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成为中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的“硅谷”。

据《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在粤港澳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九座城市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260亿元,约占全国的1/3,带动机器人及智能相关设备等相关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广东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廉迎战受访时表示,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在全国都属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从整个产业链来看都有比较优质的公司和产品,碧桂园从聚焦主业的角度,做建筑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比较符合碧桂园本身的产业需求,显然更加细分,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其转型落地的速度。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博智林机器人总裁沈岗表示,“我们想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有实力把机器人产业做好,而不只是当组装工。”在未来图景中,博智林还将通过研发生产及合作共创的方式搭建核心技术、网络平台等业务体系,在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等环节做到技术自主,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围绕主业的跨界转型

作为建筑行业布局全产业链的龙头房企,碧桂园首先想到的是自身作为房企的优势。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碧桂园在全国1100多个城镇建有楼盘项目,服务超过400万名业主。进入工业4.0的时代,随着建筑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加入,碧桂园将用高科技打造智慧社区。

在碧桂园看来,建筑机器人和服务类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楼宇建筑和装修、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

朱剑敏告诉记者,博智林研发的机器人是自带订单的,首先可以满足碧桂园自身需求,比方说在全国碧桂园在建项目中,可提供安保服务和清洁服务等,如果用机器人进行替代,可以有效地节省人力。建筑业历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工人是公认的繁重并且危险的职业之一。朱剑敏表示,“目前建筑市场招工难,而且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如果研发建筑机器人投入工地使用,将在安全、质量和成本等方面带来多重效益。”

廉迎战指出,目前各类机器人还未在全社会进行大规模应用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成本上的问题,如果能够将每台机器人的成本降至3~4万元,那么很多企业就能负担这个成本,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服务机器人作为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交换中枢,预计2015~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规模约394亿美元,四年均复合增长率21.07%,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规模将近130亿美元。

智能制造系统则主要包含柔性自动化装备、检测装备、清洗过滤装备以及物流自动化装备等。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工业领域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457亿元,同比增长38%。2017年中国工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中,能源水电领域规模达到1872亿元,汽车领域市场规模达到1372亿元。

孟腾智能装备董事长俞丁山认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是目前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确定的转型方向,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的机器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都未普及,潜力巨大。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博智林机器人总裁沈岗表示,机器人谷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机器人人才培养、机器人核心技术和本体研发,到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生产制造、各类场景系统集成和实践应用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产学研”全链条生态

为获得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不容回避,通过并购提升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机器人产业的新浪潮。广证恒生近期研究报告指出,机器人仍为投资热点,科创板将带来机遇,下游企业资本介入,或将改变竞争格局。2018 年机器人产业链相关投融资热度不减,投资事件数目及总金额持续上升。

朱剑敏表示,“碧桂园做机器人肯定不是从0到1,而是在行业相关领域已经达到的水平进行更高层次的研发和应用。”目前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及机器人谷建设本着开放合作,共创共赢的理念,多方集聚整合资源,共同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洪仕斌认为,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力量分散,竞争力弱,如果博智林机器人通过企业收并购的形式,能够强强联合,充分整合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

碧桂园集团重视人才,仅地产板块现已有近1200名博士。自2018年7月启动招聘至今,博智林机器人已吸引了来自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百余名博士和科研专家加盟。目前,博智林机器人人才团队规模超过6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超过55%,而拥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超过30%。

按照碧桂园的规划,未来五年内,将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其中在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横向合作,是抢占行业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廉迎战表示,目前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将在未来3年到5年内迎来较大规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