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来了》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法律服务公益节目。不同于以往的节目形式,《律师来了》每期均设置了大数据分析环节,通过数据分析同类事件在社会上引发的广泛关注情况、网民观点态度等,将观众的目光带向更广阔的社会视野,也让社会化大数据在媒体场景下实现深度应用,开创了社会化大数据与电视媒体融合的先河。
细心的观众应该会发现,在每一期的《律师来了》中,都有一个环节进行全网舆论的分析,这些数据是由新浪微舆情采用了信息统计、文本语义分析、网民情绪统计、网民观点聚类统计、高频词云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整理,全方位提供同类型事件中的网友态度、网络热度、事件传播广度“三度一体”的舆论画像,用数据、饼状图、树形图等可视化导图,让大数据从云端回归至用户身边,让舆论更加清晰可见。
《律师来了》每一期节目在进行策划选题时,新浪微舆情便已根据当期节目的案例,开始进行全网数据追踪,然后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全图表式展示,电视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案例背后网络舆论的态度,可谓见微知著。这样的数据逻辑,让观众通过一个案例表象看到事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背景和舆论深度,增加了节目的纵深感。
传统媒体正经受着来自新媒体的不断冲击,均面临着转型之痛。这种转型,既有来自于传播形态上、传播路径上的,也有来自于内容创作本身的。自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已不再是突发类事件信息传播的惟一渠道,被去中心化后的传统媒体在单一事件传播中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然而,新媒体时代又是个优质内容严重匮乏的年代,以优质内容生产见长的传统媒体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大众阅读习惯和信息传播特点,如何在内容生产上不断加速、融合、创新,无疑是一个新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大数据在媒体内容创作上的应用成为一条可行之路。在之前媒体的数据应用尝试上,多为体现实际行为结果的、来源于政府部门的客观统计数据,而这类数据的获取成本较高,维度少,不可能应用于每天的内容创作上。而社会化大数据则不同,这种表明人们态度、观点、意向、情绪的主观数据,伴随着对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讨论时时产生、量级巨大,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应用,是快速发现热点、提升媒体内容的纵深感的有效办法。
对社会化大数据的应用,仅依靠媒体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与数据分析平台展开合作。如《律师来了》节目的合作伙伴——新浪微舆情,就以全网数据全(针对各类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获取信息快、垃圾信息少、数据可视化呈现效果好见长。
与中央电视台《律师来了》的深度合作,一方面表明社会化大数据的跨媒体融合时代已经向着个案指导分析的合作方向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也表明,媒体对社会化大数据的应用也从简单的“热度上的好与坏”向着“态度上的多维”转变,这也正是诸多传统媒体在进行采访选题、深度策划、战略规划与调整方面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