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新业态与新机遇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疫情的持续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给一些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向好的态势,一些新业态也正逐渐显现。在疫情的震荡中,相关领域需要提升创新求变意识,顺势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数字政务与智慧城市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政务等科技手段作用发挥效果显著,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与保障。比如,一些地区运用电信等大数据,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提供人员流动信息,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

然而,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个别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欠缺,科技防控地区应用水平不平衡等问题。如疫情防控中,个别地区信息收集共享、物资调配、跨领域协调、政务服务等主要还是靠腿、靠嘴、靠笔,防控效率打了折扣。

《北京青年报》文章《抗击疫情也是对中国数字政务的大考》指出,数字政务服务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暴露了我国数字政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44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有2000多个县域服务欠缺,其中约2/3为空白区)、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不少地区或将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推动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设。利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加速,支撑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科技能力升级。这方面,上海已经开始行动。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计划聚焦智慧政府、智慧社会、数字经济等,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

推动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打通数据壁垒,让城市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腾讯研究院文章《从“硬核”到“智慧”,疫情之下的城市数字治理洞察与思考》分析认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卫生部门与公安、交通、通讯、医疗物资管理部门,以及周边城市乃至社区间的协同治理能力和效率受到了较大挑战,进一步凸显了跨部门、跨城市间数据融合的需求与紧迫性。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勇建议,政府内部相关部门的数据应该全部打通、全面升级,再整合外部数据。未来数字基础设施的升级,需要大数据层面的三方融合:一个是政府的数据,第二个是企业的数据,第三个是开源的数据。

企业数字化与新业态

此次疫情暴发后,社会线下运转被阻隔,针对企业的在线办工、远程会议等应用迅速发展,企业的数字化成为舆论讨论的一大焦点。

在线办公领域,互联网科技企业阿里巴巴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字节跳动的飞书、华为的WeLink等办公软件,主打“不出门”办公、教育、会议、培训、医疗、会议、培训等应用场景,在疫情防控期间获得了大量用户。艾媒咨询2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春期间中国远程办公企业规模超过1800万家,远程办公人员超过3亿人。

随着在线办公的迅速发展及用户的激增,有望给相关产业需求提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带来推动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云办公”帮助企业战“疫”》援引业内人士观点认为,虽然在家办公是暂时的,但有了用户习惯的培养,只要服务跟上,体验好,符合用户基本需求,互联网轻量化的办公理念一旦被市场广泛接受,后续在出差期间、多点办公等情形下,转化率和留存率都会比较高。

此外,企业数字化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被认为是疫情后,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人民邮电报》文章《工业互联网:制造业的疫情应对之策》称,为了能够应对冲击,业界积极探索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提升疫情防控效率的同时,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客户,实现网上协同办公,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加快推动制造业复苏。文章强调,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制造业风险抵抗能力。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创新,加速推动企业开展设备联网、系统集成等数字化改造,鼓励引导重点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平台用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模式推广普及,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生产能力。还有观点认为,数字化是企业关键的反脆弱能力,在线化、数字化是中国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

疫情为企业孕育大量在线办公业务的同时,也催生新的企业业态,带来资源的整合和业务的重组。比如,受疫情影响及复产复工的开展,企业积极探索“共享员工”模式,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广这一模式。据《经济日报》报道,青岛市南区大力推广“共享员工”模式,依托行业协会,帮助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推动更多暂时待业员工尽快上岗。可以预见,随着共享企业的增多,可能会出现专门从事“共享员工”管理的平台类企业,“共享员工”会发展成一种更加灵活的用工机制。

再如电影行业,字节跳动在疫情防控期间引入电影《囧妈》,并在其短视频平台免费播放,目前总播放量超过6亿次。这一举措给影视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但也可能带来新的行业业态。

面向大众的“宅经济”与在线业务

疫情防控期间,“宅经济”迅速发展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宅经济”主要指居家所需各类产品和服务,借电子商务平台获客成本低,消费习惯集中养成,家庭重新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场景。

如直播因“宅家”再次显示了强大的“带货”能力。据《中国汽车报》报道,受疫情影响,当前几乎所有汽车品牌和经销商,都集中火力把直播当作疫情期间的营销主阵地。

再如手机游戏行业,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20年一月移动游戏报告》显示,2020年1月中国手机游戏规模达47.7亿元,同比增长49.5%,环比增长37.5%。据《华夏时报》报道,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仅在大年三十当天便完成20亿元左右流水。

此外,在线教育、网络娱乐、网络视频等面向大众的行业也在疫情防控期间迅速发展。比如互联网在线教育领域,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2.4万余门在线课程,要求高校将任课教师线上教学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时制定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阿里钉钉、腾讯课堂和字节跳动旗下的清北网校旗开得胜等互联网企业,通过为公立学校和线下教育机构提供直播服务或搭建互动平台,迅速吸引了众多用户。比如央视频与企鹅辅导等多家教育机构合作,开通“云充电”中小学课程系列直播。课程除覆盖中小学十二个年级课程之外,还汇聚了趣味知识,人文历史,家庭教育等内容。

网络视频与网络娱乐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建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互联网视频技术》报告中指出,通过本次疫情防控对市场需求的刺激,全球互联网视频系统市场规模将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相关互联网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封面新闻援引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观点表示,疫情之后经济重回增长是一个长期课题,而大量新的机会也在孕育之中。线上娱乐、教育、广告等相关领域的业务,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指出,“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推动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释放出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