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1206 KB)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生命周期,研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性和系统性。[方法/过程]对有关网络舆情动力机制的研究文献按照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系统要素和技术模型展开对比分析,构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完整框架。[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围绕参与主体、事件信息、载体平台和外部环境等维度开展系统要素分析,并按照多维度因素影响模型和单维度因素影响模型模拟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总结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建模流程。研究建议未来研究要朝着小世界、大数据以及云传播方向发展。
服务
E-mail Alert
RSS
收稿日期: 2017-10-10
1:
G203
基金资助: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社会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17CDJSK07XK03)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网络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ZDA10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曾润喜(ORCID:0000-0002-8353-9479),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zengrunxi@gmail.com;陈创(ORCID:0000-0002-0895-6037),硕士研究生。
引用本文:
曾润喜, 陈创. 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7): 12-20.
Zeng Runxi, Chen Chua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LIS, 2018, 62(7): 12-20.
链接本文:
或
[1] 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79-82.
[2] 徐勇.网络舆情事件演变的动力学建模及预警监测[J].现代情报,2016(4):14-19, 56.
[3] 史波.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0(7):50-53, 69.
[4] 陈玉.高校网络舆论事件的传播动力学特征——基于十年样本库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3):63-67.
[5] 韩文英,卢宇航.基于动力场理论的网络反腐舆情演化与传播仿真研究[J].现代情报,2016(3):3-11, 16.
[6] 虞铭明,朱德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扩散动力学机制分析——以"昆明PX事件"为例[J].情报杂志,2015(8):115-121.
[7] 钟慧玲,李伟,张冠湘."邻避"冲突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J].情报杂志,2016(3):111-117.
[8] 李纲,陈璟浩.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4(2):111-119.
[9] 何玉梅,齐佳音,刘慧丽.基于微博的个体持续度舆论动力学研究[J].情报科学,2015(12):121-128.
[10] 宋彪,朱建明,黄启发.基于群集动力学和演化博弈论的网络舆情疏导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1):2984-2994.
[11] 高俊峰.网络舆情事项中信息受众体的参与动机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9):91-98.
[12] 史波.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内在演变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0(4):41-45.
[13] 李青,朱恒民,杨东超.微博网络中舆情话题传播演化模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12):74-80.
[14] 王来华.舆情变动规律初论[J].学术交流,2005(12):155-159.
[15] 袁国平,许晓兵.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关于突发事件后网络舆情热度研究[J].情报科学,2015(10):52-56.
[16] 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与网民行为:一个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11):16-20.
[17] 尉永清,杨玉珍,朱振方.自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策略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91-197.
[18] 张玉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原因与导控策略——基于网络舆情主体心理的分析视阈[J].情报杂志,2012(4):54-57.
[19] 宋姜,吴鹏,甘利人.网民沉默因素的元胞自动机舆情演化建模及仿真[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8):124-129.
[20] 张峰,吴斌,王柏.基于决策偏移的舆论演化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S1):172-178.
[21] 高歌,张艺炜,丁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舆情演进机理及影响力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12):24, 39-45.
[22] 高航,丁荣贵.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舆情风险模型仿真研究[J].情报杂志,2014(11):7-13.
[23] 余乐安,李玲,武佳倩.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危化品水污染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应急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10):2687-2697.
[24] 王高飞,李明,李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移动社交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6(10):38-42.
[25] 张一文,齐佳音,马君.网络舆情与非常规突发事件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J].情报杂志,2010(9):1-6.
[26] 江耘,王紫嫣.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网络舆情传播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5(10):207-210.
[27]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1):11-12.
[28] 王平,谢耘耕.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63-69.
[29] 郭韧,陈福集,李江竹.移动网络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5(7):130-134.
[30] 丁菊玲,勒中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形成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11(2):6-9.
[31] 纪诗奇,张永安.复杂网络中的舆情演化机制:传播媒体的外场力作用[J].情报杂志,2014(4):105-111.
[32] 齐佳音,刘凌含,张一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态势演化内外源动力探究[J].情报科学,2015(11):28-33.
[33] 高航.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J].情报科学,2016(2):133-138.
[34] 李明德,李巨星,刘婵君.网络舆情中泛政治化现象的动力机制与因应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6(4):47-54.
[35] 陈福集,游丹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舆情事件传播研究[J].情报杂志,2015(9):118-122.
[36] 邓青,刘艺,马亚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网络信息传播和舆情干预机制研究[J].管理评论,2016(8):106-114.
[37] 刘常昱,胡晓峰,司光亚.基于小世界网络的舆论传播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12):3608-3610.
[38] 陈力丹,汪露.论新媒体人际传播的客观"监督"效果——以"柑蛆"事件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1):25-27, 112.
[39] 兰月新,董希琳,苏国强.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测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14(4):35-38.
[40] 兰月新,刘冰月,张鹏.面向大数据的网络舆情热度动态预测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7(6):105-110, 147.
[41] 狄国强,曾华艺,勒中坚.网络舆情事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J].情报杂志,2012(8):12-20.
[42] 刘小波.基于NetLogo平台的舆情演化模型实现[J].情报资料工作,2012(1):55-60.
[43] 戴建华,杭家蓓.基于模糊规则的元胞自动机网络舆论传播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2(7):16-20.
[44] 方薇,何留进,孙凯.采用元胞自动机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2010(3):751-755.
[45] 刘锦德,刘咏梅.基于改进Deffaunt模型和小世界网络的舆情传播模拟与仿真[J].系统工程,2015(3):123-129.
[46] 曾润喜,王琳,杜洪涛.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大数据研究网络与结构研究[J].情报学报,2016,35(11):1173-1184.
[47] 李卫东,文竹.新媒体应用开放平台的云传播网络模型及结构特征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9):52-74.
[1]
周昕, 李瑞, 黄微. 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响应机理及风险分型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20): 6-16.
[2]
黄微, 刘熠, 许烨婧, 孙悦. 网络舆情推文的热度测度模型构建[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20): 17-25.
[3]
黄微, 赵江元, 许烨婧. 多媒体网络舆情知识库群互操作要素及机理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20): 43-50.
[4]
黄微, 徐烨, 朱镇远.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细分及属性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20): 34-42.
[5]
郭勇, 高歌, 王天勇, Harris Wu, 周世玉. 社交网络舆情意见领袖研究:蝴蝶图示、甄别及影响力评价[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4): 62-73.
[6]
吕美霞, 王磊.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3): 52-65.
[7]
张晓君, 黄微, 李瑞. 心理距离视角下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2): 86-93.
[8]
张雪, 张志强, 陈秀娟. 中美医学信息学本硕教育现状对比分析与启示[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2): 12-21.
[9]
高俊峰, 黄微. 网络舆情场中观点簇丛的情感极化度测算[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0): 106-114.
[10]
徐颖, 郭雯君, 张梦柳. 企业微博内容呈现特性对信息渗透度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情绪认知理论的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21): 96-104.
[11]
李琳娜, 马捷, 潘逸尘. 国外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研究——基于文献分析与述评[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20): 6-13.
[12]
宋先智, 黄微, 高俊峰. 网络舆情场中信息受众观点测度的机理及路径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2): 100-107.
[13]
邓建高, 段欣迪.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信息行为线上-线下融合治理模式初探——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作用机制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5): 145-148.
[14]
高俊峰, 王毅军, 黄微, 宋绍成. 网络舆情场的内涵、结构特征与功能属性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4): 14-22.
[15]
孙波, 刘万国, 房玉琦. 美国典型区域图书馆联盟对比分析及启示——以OHIOLINK和CARLI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24): 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