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托马斯·索维尔《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读托马斯·索维尔《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读托马斯·索维尔《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美)托马斯·索维尔 著

  吴建新 译

  后浪出版策划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年8月出版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经济学的检测

  ——读托马斯·索维尔《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胡飞雪

  为什么中国大妈会“抄底”大买正在大跌的黄金却被套经年?为什么许多人分不清房价上涨与房产升值的本质区别而买入过多的房子?为什么不少人分不清物价普涨与通货膨胀的本质差异?为什么许多人把大半生积蓄丢进不靠谱的投资担保理财公司血本无归?为什么许多人轻信基金销售人“无风险”的空洞的误导性说辞?为什么不少原本正直向上的人会生意失败而被视为骗子?为什么貌似强大的公司企业会“意外”地倾倒垮掉?一言以蔽之,大多数人缺乏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具备起码的经济常识和经济理性。因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追溯原因,更谈不上预测未来的后果。

  经济学大师米塞斯倡言:学习经济学是一项基本的公民责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们都急需补经济学的课。学会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至少会少些主观冒进,多些客观理性。用黄华侨先生的话来说,在扁平化社会更有必要承担这个责任,学好经济学,因为在扁平化社会,意味着分散决策、分头行动,意味着每个法人或自然人皆是决策、行为主体,每个决策、行为主体要为他的决策、行为承担最终的后果和最终责任(道义的,或法律的)。

  读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托马斯·索维尔的经普名作《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笔者深感经济学揭示、认定的常识理性、原理定义攸关于每一个人的消费、投资、生产、生活,决定着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成败得失。一般认为,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门类中,经济学是具科学性解释力的学问,诚如索维尔先生在第一章“什么是经济学?”中开门见山所指出的那样,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既对很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体都适用,也对其他不同的种族、文化和政府适用。比如一个政策在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引起了价格上涨,几千年后在美国又一次引起了价格上涨;房屋租金管制法令在香港、斯德哥尔摩、墨尔本和纽约导致了一系列非常相似的结果;有着类似农业政策的印度和欧盟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索维尔还提出,经济学绝不仅仅是一种观察各种模式或是揭开各种疑惑的反常现象的方法。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这个生活水平是怎样受到个人或机构的某些决定影响的。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看待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时,不要仅仅简单地看它所追求的目标,还要看它所创造的各种激励约束机制。这也就是说,客观结果比主观目的重要——而且不仅是短期的结果,还要看这些决定、政策和机制所带来的较长期的、“意外的”影响。

  资源、产品、价值的稀缺性,是一个经济体的本质特性,也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核心主题。索维尔借用英国杰出的经济学家昂内尔·罗宾斯的经济学经典定义说:“经济学就是对于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的利用的研究。”换句话说,一国一经济体关于土地、劳力、资本和其他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的决策决定了该国该经济体民众的总产出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而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些决策、决定可能产生的结果。这些决策、决定及其产生的结果,可能比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不少自然资源禀赋丰富优越的穷国,而像日本和瑞士这种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贫乏的国家却有着很高的产出,其民众也享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人均自然资源是日本、瑞士的几倍,而日本、瑞士的人均收入大约是乌拉圭的两倍,是委内瑞拉的好几倍。

  在索维尔看来,“稀缺”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主观存在,它是指每个人需求的总量超过了实际存在量。《纽约时报》有一篇特写文章描写这个星球上生活富足的群体——美国中产阶层的悲哀和烦恼,说他们“愿望受阻,计划被挫,目标仍然杳无踪影,停滞的储蓄,不多的享受。”身在福中,还感叹“仅仅可以凑合过而已”。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学潮年代最有名的美国年轻学者萨斯林认为,消费社会是一座“永难满足的消费欲望神庙”(a shrine to the Unattainable:Infinite Needs),令人们一生卷入永无休止的非必要消费轮回。何以会如此呢?索维尔的解释是非常经济学的:约束美国中产阶层的并不是预算这种人为的概念,而是现实。从来都不存在足够的资源、资材能使每个人都完全得到满足,这才是真正的限制,这才是稀缺的真正含义。

  价格也是经济学的主题,在第2章“价格机制的作用”中,索维尔指出,理解价格的运行是理解经济学其他很多内容的基础。价格是货币转移的方式,它既指引着消费者的行为,也指引着生产者的行为。价格如传递消息的使者,有时候是坏消息,有时候是好消息,价格告诉人们海滨别墅“很贵”,因为想住进去的人比能住进去的人多得多;价格告诉人们计算机又降价了,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用得起计算机了。这就是价格对资源的使用的调节。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使用,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头脑中一个抽象概念,它决定着千万人生活的好坏。

  诚然,经济学所描述的价格与大众心目中的价格是存在温差的,在大众心目中,市场上的价格很讨人嫌招人厌,卖家嫌买家吝啬,出价低,而买家厌恶卖家贪婪,要价高。市场买卖交易双方何以这般相互抱怨呢?因为他们缺乏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理性,没有“穿过别人的鞋走一英里路”(Walk a mile in someone's shoes),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能理解价格仅仅是裸露于海平面的冰山之一角,而在海平面之下,价格隐藏着更多大多数人看不见的问题,如成本,如费用,如利润,如税收,哪一个都不简单。

  索维尔心目中的经济学既是博大精深的,又是接地气属于大众的。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中,他对智力资源的重要性的论述就极为精辟:“鉴于智力资源的稀缺性,一个让知识和洞见在其市场竞争中可以取得这样的决定性优势的经济体,其本身就拥有为所有人们创造更高生活水平的巨大优势。一个只有世袭贵族、军事集团可以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社会就是一个抛弃了其他大多数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洞见和才能的社会。在一个社会中,如果这样的决定只能由男性进行的话,这个社会就抛弃了其所拥有的全部知识、才能和洞见的一半……”很显然,索维尔的经济学不仅是在为现代化画像,更是在为现代性点睛传神。

  学习经济学有什么好处?好处是让人变得明智,帮助人养成对那些基于特殊利益而杜撰创造出来的冠冕堂皇的词语保持经常性怀疑的精神,促使人形成超越于情感呼吁之上的怀疑精神和分析方法,当然,学习经济学更能为人称道的好处还在于能让人更容易地赚到钱。25年前,我从读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的《经济学》(高鸿业总译校)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读各种经济学论著,获益很大,这对我经商投资很有助益。至于有些经济学家说经济学不能助人赚钱,我以为并不是在有意骗人,而是这些经济学者才情学识不够,没把经济学参透,没把经济学读懂,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世人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大部分人虽然身处于经济环境中,也属于经济行为主体,从事着不同的商业活动,却缺乏自觉的经济主体意识,有相当的盲目性,他们所看到的也仅仅是经济无形大象的一小部分,也因此,他们不能理解眼前的经济现象的深层逻辑;有小部分是经济(学)内行,他们是少数合格的经济学家和经济行为主体,虽然只参与了部分经济活动,但他们具有大局观,能看到完整的经济无形大象,更可贵的是,他们既懂得大象鼻子的结构,也懂得大象尾巴的功能,更懂得大象耳朵与大象四肢以及大象神经系统、五脏六腑的相关性。毫无疑问,索维尔就属于这样的内行之列。他才随年进,年益老,功益深。他的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出版多次,也增删多次,书中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图表,也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没有枯燥的实证。索维尔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讲解经济学博士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以堪称典范的方式揭去了那些常常使许多人大惑不解的事实的神秘面纱,使它们变得直观,甚至显而易见,因而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